5月19日,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主页语言文字服务团队的同学们在刘涵玉老师的带领下,来到从化区善施学校,开展一场古诗词的学习之旅,接下来让我们跟着小欧老师一起走进李清照笔下带有愁绪的春天。

本节课的小老师是来自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欧贵莹同学,让我们跟着小欧老师的脚步,一起感受《武陵春·春晚》中的春天。

课堂伊始,小欧老师对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:“同学们,你们学过或者了解过李清照的哪些诗呢?”同学们纷纷回答:《声声慢》、《夏日绝句》等等。紧接着,小欧老师播放《武陵春·春晚》这首词的视频。这段精美的视频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,让他们对李清照的这首词产生了浓厚兴趣。视频结束后,小欧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朗诵,并提醒同学们注意停顿的地方,以此加深了同学们对这首词的印象。

课堂互动环节,小欧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回忆有关李清照的知识点。当询问到李清照的雅号时,底下的同学们快速抢答:“易安居士”。随后,小欧老师详细介绍了李清照的生平并顺势提出关于《武陵春·春晚》创作时期的问题。在小欧老师的引导下,同学们准确地判断出这首词创作于李清照南渡后的孀居时期。紧接着,小欧老师进一步补充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:当时金兵进犯,北国沦陷,李清照的丈夫亡故,当时,李清照只身流寓浙江金华。通过小欧老师的讲解,同学们不仅理解了诗词的字面意思,更体会到了词人在创作时蕴含的深层情感。

诗歌鉴赏环节,小欧老师对《武陵春·春晚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。开篇“风住尘香花已尽,日晚倦梳头”,小欧老师引导同学们细细品味花落所表达的情感,点明这是词人在借景抒情,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凋零的惋惜,又以花暗喻自身凄惨境遇。随后解读“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语泪先流”时,小欧老师结合李清照丧夫之痛、文物散失的背景,让学生们真切感受词人内心深处的悲怆。接下来,小欧老师设置悬念,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,引导同学们理解“闻说双溪春尚好,也拟泛轻舟”所展现的词人试图排解愁绪的心理变化。末句的“只恐双溪舴艋舟,载不动许多愁”将抽象的“愁绪”具象化为有重量的实体,通过“载不动”的夸张表述,形象地展现了词人内心积蓄的国破家亡之痛、漂泊孤独之苦的沉重程度,更让同学们感受到词人沉重的愁绪。最后,小欧老师带领同学们梳理全词的情感脉络,让他们清晰地把握词人从悲伤、试图排解到直抒胸臆的心路历程,深刻感受到词中浓郁的愁绪。

为巩固学习效果,老师设置了诗句解析选择题和默写练习,帮助学生加深对词作的理解和记忆。这种教学设计既强化了学生对艺术手法的认识,又使他们更深入地体会到李清照词中深沉的情感世界。
这一节课,小欧老师带领同学们深入解读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《武陵春·春晚》这首词表达的这种国破家亡的满腔忧愁。“愁”的情感却在是贯穿全篇。整首词写得极其含蓄委婉,又起伏变化,充分体现了婉约词派的特色,耐人品味。通过赏析李清照的词作,同学们懂得诗词可含蓄抒情,感受李清照笔下的忧愁的情感,体会时代动荡下的情感力量。

学习完这首词后,同学们学到了婉约词含蓄委婉的特色,体会词中的家国之愁。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传承诗词之美,用文字抒发情感,感悟中华文化魅力。

小老师有话说
大家好,我是来自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欧贵莹,很开心这一次能给善施学校的孩子们上《武陵春·春晚》这首词。写下这首词时,李清照眼中的春天是充满哀愁的,而我们此时也正值从化晚春,阴雨连绵,小朋友们对于此刻的春天也有自己的感受。
在教学过程中,我深刻体验到要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诗词,并且要将词的情感给孩子们讲透彻,也许在很久很久之后的某一天,这群孩子们长大成人,在自己也陷于哀愁的某一刻,就会想起我们讲的这首词。
采访环节:
1. 问:课堂上提到李清照的少女时期生活是非常悠闲优渥的,那她晚年之后流落到南方,生活孤苦伶仃,对于这个时期的李清照,你想怎么安慰她呢?
答:我会说:“李清照,别伤心,勇于面对生活的困难,总会有办法的。”
2. 问:现在我们从化正是李清照诗中的一个晚春时节,那你对从化正在下雨的晚春有什么样的体验?
答:大地万物生机勃勃,我很喜欢这样的雨,可以冲刷我的心灵。
3. 问:我们刚刚读这首诗,诗中写到"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语泪先流"。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?就比如你那一刻很悲伤,还没有要说话呢,眼泪就先流下来了。如果有的话,你是如何面对“欲语泪先流”的悲伤体验?
答:我在被批评的时候有这种体验,如果我是因为被批评而难过,我认为下次改正就好。
图片 | 黄柯(语言文字服务团队)
排版 | 黄柯(语言文字服务团队)
排版整理 | 廖诗敏
执行编辑 | 马晓晴 麦妙诗 廖诗敏
责任编辑 | 周凤玲 刘涵玉 杨乃杰 陈节
终审 | 杨乃杰